首页 > 医生资格>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研究某药的抗贫血作用,8名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g%)变化如下:-1.5、2.0、0.5、3.0、1.5、2.5、3.0、-1,

研究某药的抗贫血作用,8名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g%)变化如下:-1.5、2.0、0.5、3.0、1.5、2.5、3.0、-1,用药后血红蛋白平均提高的克数是

A、2.88

B、1.66

C、2.5

D、1.25

E、1.5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研究某药的抗贫血作用,8名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g%)变化如…”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研究某药的抗贫血作用,8名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9%)变化如下:~l.5、2.0、0.5、3.0、1.5、2.5、3.0、一l,

研究某药的抗贫血作用,8名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9%)变化如下:~l.5、2.0、0.5、3.0、1.5、2.5、3.0、一l,用药后血红蛋白平均提高的克数是

A.2.88

B.1.66

C.2.5

D.1.25

E.1.5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某患者接受抗哮喘的药物治疗,医师称所用药物具有较高的治疗指数。下面说法中,对有关该药治疗指数
的最佳描述是

A.该药的血浆药物浓度需要严密监测

B.该药能够通过血-脑屏障

C.该药具有广泛的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D.该药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E.该药药效的最大效应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一般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A、贫血者可输血B、常规应用抗胆碱能药缓解腹痛C、

下列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一般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

A、贫血者可输血

B、常规应用抗胆碱能药缓解腹痛

C、给予流质少渣饮食

D、严重者应禁食

E、低蛋白血症者输注蛋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某一新药不知有无抗肝硬化作用,在药理研究中设计了新药组、空白对照组,还需设立什么对照?()

A.前后对照

B.模型对照组

C.阳性药对照

D.自身对照

E.互相对照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治疗2个月后就诊复查,白细胞急剧下降。白细胞计数3.1×l09/升。处置方法除停止使用丙硫氧嘧啶以外,应考虑药物

A、利血生

B、螺内酯

C、核黄素

D、地高辛

E、黄体酮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治疗贫血患者加用补气药的机制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

治疗贫血患者加用补气药的机制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生气

E.血能载气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治疗贫血患者加用补气药的机制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生气E、血能载气

治疗贫血患者加用补气药的机制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生气

E、血能载气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若处理因素无作用,则理论上用4种方法治疗成人贫血,治疗一段时间后,记录
每名患者的血红蛋白治疗前后的改变量

A.F>1

B.F<1

C.F =0

D.F =1

E.以上均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某患者,30岁,低热伴关节肿痛3个月,轻度贫血,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疑患系统性红斑狼疮,

某患者,30岁,低热伴关节肿痛3个月,轻度贫血,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疑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

A.非甾体抗炎药

B.糖皮质激素

C.免疫抑制剂

D.抗生素

E.柳氮磺胺吡啶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研究用某药治疗矽肺病人,估计用药前后尿矽排出量平均增加46.7mmol/L.其标准差为42.4mmol/L。.计算
该研究需要的样本量时,要求a=0.05,β=0.10,则检验效能为

A.0.95

B.0.90

C.0.85

D.0.10

E.0.05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