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执业药师> 执业西药师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患者,30岁,伤寒病愈后,身体恢复如常,但实为虚,有症见自汗恶风、面色胱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舌淡苔薄

白,脉虚浮。中医断证为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故处方以玉屏风胶囊。

玉屏风胶囊可用于A、表虚不固

B、自汗恶风

C、面色咣白

D、体虚易感风寒

E、以上都是

玉屏风散中君药为A、甘草,调和诸药

B、白术,补气健脾,固表止汗

C、黄芪,补气固表止汗

D、防风,祛风解表

E、益智仁,温补固涩

对玉屏风散叙述错误的是A、全方配伍,补中兼疏,寓散于收

B、热病汗出者慎用

C、阴虚盗汗者慎用

D、可用于虚体外感,邪多虚少

E、服药间饮食宜清淡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患者,30岁,伤寒病愈后,身体恢复如常,但实为虚,有症见自汗…”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患者,女,30岁。产后5天,右侧乳房红肿胀痛,触摸到硬块,大便如常,小便色黄。治疗应首选

A.大青叶

B.蒲公英

C.淡竹叶

D.栀子

E.知母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患者男性,30岁,拟诊伤寒入院,入院后患者做肥达反应,两次的结果分别如下:入院后第4天结果,TH1:80,
To1:80,TA、TB、TC1:40;入院后第12天,TH、T01:320,TA、TB、TC1:40,则患者可以诊断为

A.伤寒

B.副伤寒(甲型)

C.副伤寒(乙型)

D.沙门菌早期感染

E.回忆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患者,女,30岁。结喉两侧弥漫性肿大,边界不清。皮色如常,无疼痛,诊为气瘿。治疗应首选A.逍遥散B.四海

患者,女,30岁。结喉两侧弥漫性肿大,边界不清。皮色如常,无疼痛,诊为气瘿。治疗应首选

A.逍遥散

B.四海舒郁丸

C.柴胡清肝汤

D.海藻玉壶汤

E.十全流气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患者,女,30岁。产后5天,右侧乳房红肿胀痛,触摸到硬块,大便如常,小便色黄。治疗应首选

A.大青叶

B.蒲公英

C.淡竹叶

D.栀子

E.知母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患者,男,30岁。胃脘胀痛,攻痛连胁,嗳气频作,并呕逆酸苦,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沉弦。治疗应首选A.足

患者,男,30岁。胃脘胀痛,攻痛连胁,嗳气频作,并呕逆酸苦,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沉弦。治疗应首选

A.足阳明、足厥阴经穴

B.足阳明经穴

C.手、足少阳经穴

D.任脉、足太阴经穴

E.足太阳、督脉经穴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患者,女,30岁,背部皮下肿块,无疼痛,生长缓慢,呈扁平分叶状,质软活动,界限清楚,皮色如常,与皮肤无
粘连。其诊断是

A.肉瘿

B.气瘿

C.肉瘤

D.失荣

E.血瘤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患者,男,30岁。急性腹泻2天,黄色水样便,少许粘液,伴左下腹痛及里急后重。大便常规:黄色黏液便。RBC2
~8/HP,WBC+/HP。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

B.菌痢

C.霍乱

D.阿米巴痢疾

E.结肠癌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患者,男,30岁。突发寒战,体温38.7℃,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便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大便常规红
细胞5/HP,白细胞10/HP,脓细胞()。可诊断为()

A.霍乱

B.细菌性痢疾

C.大肠杆菌性肠炎

D.金葡菌胃肠炎

E.伤寒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患者第4周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消失,但1~2周后临床症状再度出现,血培养阳性,应诊
断为()。

A.心内膜炎

B.伤寒再燃

C.伤寒复发

D.并发中毒性肝炎

E.并发中毒性心肌炎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标志是()A.体温下降至正常B.血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C.临床症状消失后粪便培

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标志是()

A.体温下降至正常

B.血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

C.临床症状消失后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D.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

E.自发病之日起已隔离满2周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