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考必背知识点:温度、湿度、无菌操作汇总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在护理的专业领域中,温度、湿度管理与无菌操作宛如三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支撑起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大厦。无论是日常病房护理,还是各类医疗操作,都离不开对这三者的精准把控。它们不仅是护理职称考试的重点,更是护理人员必备的核心技能。
一、温度湿度管理要点
1、病房温度湿度标准
不同病房对温湿度有特定要求。一般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湿度保持在50%-60%,此环境有助于患者休息与身体恢复。新生儿、老年病房、产房、手术室温度应维持在22-24℃,早产儿病房温度则需控制在24-26℃,以适应其特殊的生理需求。例如,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适宜的温度可减少能量消耗,维持正常体温。
2、护理操作温湿度要求
各项护理操作也有严格的温湿度标准。超声雾化吸入时,水槽内水温不可超过50℃,否则会影响药液雾化效果,降低治疗效果。热水袋用于普通成人时水温为60-70℃,而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控制在50℃以内,防止烫伤。鼻饲液温度为38-40℃,接近人体体温,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二、无菌操作核心原则
1、操作环境准备
无菌操作环境要求清洁、宽敞、干燥,操作前30分钟需通风,减少人员走动,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例如,在手术室进行无菌操作前,会提前开启空气净化系统,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2、操作者自身准备
操作者要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洗手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应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确保手部各个部位都能清洁到位。
3、物品管理规范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须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外需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打包者姓名、灭菌器编号、失效日期等信息,按有效期或失效期先后顺序置于无菌区域的柜内或货架上。如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在符合存放环境要求时,有效期为14天,否则一般为7天。
4、操作过程要求
操作中要明确划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操作者应面向无菌区域,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取用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镊),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操作中若无菌物品疑有或已有污染,应立即更换或重新灭菌,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