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理学》高频考点:抗菌药作用机制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执业药师《药理学》考试的核心高频考点,其核心在于通过干扰细菌的生化代谢过程,破坏其结构或功能,最终达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目的。以下从五大作用机制展开解析,结合药物分类与具体机制,帮助考生精准掌握考点。
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其合成需经历“胞浆内合成→胞浆膜组装→细胞壁交联”三阶段。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通过抑制转肽酶活性,阻断肽聚糖的交叉联结,导致细胞壁缺损。由于人体细胞无细胞壁,此类药物对人体毒性极低。
关键考点: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青霉素的作用靶点,不同细菌的PBPs结构差异影响药物敏感性。
-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对产ESBL酶的耐药菌有效,但需注意其可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头孢菌素类按代划分抗菌谱:一代对G⁺菌强,三代对G⁻菌强,四代对两者均强且稳定性高。
二、破坏细菌细胞膜功能
细菌细胞膜通过选择性通透维持内环境稳定。多黏菌素类含阳离子极性基团,能与细胞膜磷脂结合,增加通透性,导致菌体内氨基酸、核苷酸外漏。两性霉素B则通过与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孔道,破坏膜完整性。
关键考点:
-多黏菌素仅用于多重耐药G⁻菌感染(如铜绿假单胞菌),肾毒性是其主要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需采用“糖皮质激素预充”减少输液反应,且需监测血钾水平。
三、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细菌核糖体为70S(50S+30S亚基),与人体80S核糖体结构不同,为抗菌药物提供选择性毒性。
1、50S亚基抑制剂: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类通过阻断肽酰基转移酶活性,抑制肽链延伸。
2、30S亚基抑制剂: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通过错读mRNA导致异常蛋白合成,四环素类则阻止氨酰tRNA与A位结合。
关键考点:
-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新生儿禁用。
-氨基糖苷类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需监测血药浓度。
-大环内酯类对支原体、衣原体有效,阿奇霉素采用“吃三停四”方案可减少耐药。
四、干扰核酸合成
1、DNA合成抑制剂: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抑制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阻碍DNA复制。
2、RNA合成抑制剂:利福平特异性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多聚酶,阻断mRNA合成。
关键考点:
-喹诺酮类18岁以下禁用,可能引发软骨损伤。
-利福平是抗结核一线药物,需空腹服用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五、抑制叶酸代谢
细菌需自身合成叶酸,磺胺类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甲氧苄啶则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两者联用可增强抗菌效果。
关键考点:
-磺胺类药物易引发结晶尿,需碱化尿液并多饮水。
-甲氧苄啶与磺胺甲噁唑(SMZ)按1:5比例组成复方新诺明,用于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