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每日一药速记|第十六期:川乌深度解析

备战执业中药师考试的考生们注意啦!为助力大家高效备考,我们精心打造了“每日一药”系列干货内容。该系列围绕中药特性、适应症、禁忌症及药物相互作用展开,帮助大家夯实药理学、药剂学基础,系统梳理常见药品分类、剂量与不良反应知识。
本系列计划更新200期,今天带来第十六期——川乌的全面解析,记得坚持打卡学习!
一、来源追溯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作为传统中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性状鉴别要点
- 形态特征:呈不规则圆锥形,略弯曲,顶端常残留茎基,中部常向一侧膨大,独特的外形是辨别川乌的重要依据之一。
- 表面特征:表面呈棕褐色或灰棕色,布满皱缩纹理,可见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这些痕迹如同岁月留下的印记,为鉴别提供线索。
- 质地与断面:质地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这一特征在中药材鉴别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气味特点:气微,味辛辣且麻舌,需特别注意,这种麻舌感与其毒性密切相关。
三、核心成分与毒性
川乌的指标成分为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类,这些成分赋予其药效的同时,也带来了毒性风险,使用时必须谨慎处理。
四、药理作用广泛
川乌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镇痛、消炎、免疫抑制、降压及强心等多种药理作用,为中医治疗多种病症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炮制方法与作用
采用煮法炮制川乌,炮制前后作用差异显著:
- 生川乌:毒性极大,多作外用,常用于治疗风冷牙痛、疥癣、痈肿等。
- 制川乌:经过炮制后毒性降低,可内服,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痛、跌打肿痛等病症。
六、功效与主治病证
1、功效: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寒证疼痛的要药。
2、主治病证:
- 风寒湿痹,寒湿头痛;
- 心腹冷痛,寒疝腹痛;
- 可作为局部麻醉剂外用。
七、小测巩固知识
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川乌的主治病证?(单选)
A.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B.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C.痈疽肿毒,瘰疬痰核
D.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E.麻木拘挛
答案:C
解析:川乌的功效聚焦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擅长治疗各类寒证疼痛,但不具备消痈散结的作用,因此不用于治疗痈疽肿毒、瘰疬痰核。通过本题,可进一步加深对川乌主治范围的理解,避免在考试中出现知识点混淆。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备考,我们会及时更新执业药师考试的练习试题,想要获取更多执业药师考试的干货内容和题库资料,点击“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即可领取。
提示:手机浏览无法扫码,可点击下方二维码图片打开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