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兽医传染病学重点:狂犬病/炭疽/沙门氏菌病防控要点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在执业兽医考试中,传染病学是核心科目之一,其中狂犬病、炭疽和沙门氏菌病作为人畜共患病和常见细菌性传染病,其防控要点是考试重点。下文小编将为大家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五方面展开解析。
一、狂犬病
狂犬病由狂犬病毒引起,通过患病动物唾液经咬伤或抓伤传播,病死率接近100%。其防控核心在于“预防为主”:
1、疫苗接种:家养宠物(犬、猫)需定期接种狂犬疫苗,形成免疫屏障。高风险职业人群(如兽医、动物管理员)建议进行预防性接种,采用“0-7-21天”三剂程序。
2、暴露后处理:被咬伤后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并尽快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例如,某地曾发生未及时处理伤口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凸显暴露后处置的紧迫性。
3、流行病学管控:严格管理流浪动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如蝙蝠、狐狸),减少传播风险。
二、炭疽
炭疽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接触传播,汛期高发。其防控需结合环境管理与免疫策略:
1、疫源地控制:汛期避免在污染水域放牧,禁止从疫区引入饲草饲料。例如,某省曾因牲畜饮用受污染河水导致炭疽暴发,后通过划定疫区、禁止转移牲畜控制疫情。
2、无害化处理:病死畜尸体需焚烧或深埋(3米以下),表面覆盖漂白粉,防止芽孢扩散。某养殖场因未规范处理病死牛,导致疫情蔓延至邻近村庄。
3、免疫与监测:春秋两季对易感家畜接种无毒炭疽芽孢苗,疫区需紧急免疫。同时,加强屠宰检疫,检出阳性动物立即扑杀。
三、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以消化道传播为主,可导致畜禽腹泻、败血症,甚至人畜共患。其防控需聚焦生物安全体系:
1、种源管理:建立健康鸡群,淘汰阳性种鸡。例如,某蛋鸡场通过每2周检疫一次、连续4次淘汰带菌鸡,成功净化种群。
2、环境消毒:育雏室每日清洗饮水器,防止鸡粪污染;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0.02%)或磺胺类药物(0.5%)预防感染。
3、屠宰监管:定期检查牲畜屠宰卫生,避免肠道细菌污染肉类。某屠宰场因未严格消毒导致沙门氏菌污染猪肉,引发食物中毒事件。
四、综合防控原则
1、风险评估:兽医需根据动物种类、饲养密度和环境条件评估传播风险。例如,密集饲养场需加强通风和消毒,降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概率。
2、个人防护:处理疑似病例时穿戴防护服、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分泌物。某兽医因未戴手套接触病死畜,导致皮肤感染炭疽杆菌。
3、法律法规遵守: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对病死畜实施“四不准一处理”(不准宰杀、食用、出售、转运,必须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