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生资格> 中医执业医师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患者,男性,50岁。胃脘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大便溏,舌苔白,脉弱

。治疗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穴外,还应取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脾俞、胃俞、中脘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患者,男性,50岁。胃脘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患者,男,50岁。胃脘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大便溏,舌苔白,脉弱。治疗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外,还应加()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脾俞、胃俞、中脘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男性,45岁。5年来,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疼痛。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纳差神疲,大便溏,苔白,脉弱。针灸
取穴为

A、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合谷

B、中脘、内关、足三里、梁门、建里

C、中脘、足三里、膈俞、公孙、三阴交

D、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

E、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内庭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患者,男,50岁。胃脘部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大便溏,舌苔白,脉弱。治疗
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外,还应加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脾俞、胃俞、中脘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患者,胃脘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大便溏,舌苔白,脉弱.治疗
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外,还应加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脾俞、胃俞、中脘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患者,男,45岁。胃脘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大便溏,舌苔白,脉弱。
治疗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外,还应加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脾俞、胃俞、中脘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李某,男,45岁。5年来,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疼痛。表现为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纳差神疲,大便溏,苔白,
脉弱。针灸取穴为

A.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合谷

B.中脘、内关、足三里、梁门、建里

C.中脘、足三里、膈俞、公孙、三阴交

D.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

E.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内庭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患儿男性,6岁,因“胃脘部隐隐作痛近2个月”来诊。患儿胃脘部疼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得食则减,时吐清
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缓。该患儿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肝炎

B、胃炎

C、阑尾炎

D、胆囊炎

E、胰腺炎

该患儿中医证候诊断是A、乳食积滞

B、寒气犯胃

C、胃内积热

D、肝气犯胃

E、脾胃虚寒

其治则为A、温中健脾镇痛

B、消食导滞镇痛

C、清热理气镇痛

D、散寒理气镇痛

E、疏肝理气镇痛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柴胡疏肝散

B、附子理中丸

C、保和丸

D、黄芪建中汤

E、三仁汤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患者,女性,50岁。因恼怒致胃脘胀痛,嗳气,呕酸,舌苔薄白,脉弦。依据“近部取穴”的原则,治疗应首选A.

患者,女性,50岁。因恼怒致胃脘胀痛,嗳气,呕酸,舌苔薄白,脉弦。依据“近部取穴”的原则,治疗应首选

A.足三里

B.膻中

C.太冲

D.天枢

E.中脘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患者,女,50岁,因恼怒致胃脘胀痛,嗳气,呕酸,舌苔薄白,脉弦。依据“近部取穴”的原则,治疗首选 (

患者,女,50岁,因恼怒致胃脘胀痛,嗳气,呕酸,舌苔薄白,脉弦。依据“近部取穴”的原则,治疗首选 ()

A.膻中

B.中脘

C.天枢

D.太冲

E.足三里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患者,女,50岁。因恼怒致胃脘胀痛,嗳气,呕酸,舌苔薄白,脉弦。依据“近部取穴”的原则,治疗应首选A.足

患者,女,50岁。因恼怒致胃脘胀痛,嗳气,呕酸,舌苔薄白,脉弦。依据“近部取穴”的原则,治疗应首选

A.足三里

B.膻中

C.太冲

D.天枢

E.中脘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