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生资格> 中医执业医师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患者,男,50岁。胃脘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大便溏,舌苔白,脉弱。治疗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外,还应加()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脾俞、胃俞、中脘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患者,男,50岁。胃脘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患者,男,50岁。胃脘部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大便溏,舌苔白,脉弱。治疗
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外,还应加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脾俞、胃俞、中脘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患者,男性,50岁。胃脘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大便溏,舌苔白,脉弱
。治疗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穴外,还应取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脾俞、胃俞、中脘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患者,男,45岁。胃脘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大便溏,舌苔白,脉弱。
治疗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外,还应加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脾俞、胃俞、中脘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患者,胃脘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大便溏,舌苔白,脉弱.治疗
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外,还应加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脾俞、胃俞、中脘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李某,男,45岁。5年来,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疼痛。表现为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纳差神疲,大便溏,苔白,
脉弱。针灸取穴为

A.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合谷

B.中脘、内关、足三里、梁门、建里

C.中脘、足三里、膈俞、公孙、三阴交

D.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

E.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内庭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患者,男,50岁,胃脘部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时有呕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疗首选()。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膈俞、三阴交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男性,45岁。5年来,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疼痛。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纳差神疲,大便溏,苔白,脉弱。针灸
取穴为

A、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合谷

B、中脘、内关、足三里、梁门、建里

C、中脘、足三里、膈俞、公孙、三阴交

D、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

E、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内庭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何某,男,51岁。胃脘部疼痛,时发时止已半年,近月来胃脘经常隐隐灼痛。体瘦,胃脘隐痛,嘈杂脘痞,饥
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诊断为何证,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患者,男,35岁.症见胃脘隐隐作痛,脘闷嘈杂,泛酸纳少,气短懒言,便溏肠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香砂养胃丸

B.气滞胃痛颗粒

C.保和丸

D.附子理中丸

E.金匮肾气丸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病例摘要:宋某,男,50岁,业务员。15年前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不能按时进餐,出现胃脘部隐痛,曾于当地医
院行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用中西药治疗(药物不详),未能根治。1周前因劳累后胃痛复作而就诊。入院症见:胃痛隐隐不止,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真心痛相鉴别。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